陌陌最近做了上市后最大的一次版本更新,不仅启动界面变了,还加入了久违的聊天室功能,甚至上市后一直保持低调的陌陌CEO唐嫣也难得出来为改版平台。陌陌为什么会做这么大的修改,无论是挑战移动社交的老大微信,它都有成功的机会。
为什么要做“不要脸”的社交。
让我们来看看“不要脸”的社交网络背后有哪些诉求。看来,东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增加用户社交维度,攻击微信腹地。
首先,在改版前,作为陌生人社交软件,陌陌用户交友的维度较少,一般通过个人的头像、签名和相册等判断是否有社交的需求,用户社交基本上靠“看脸”,而这次陌陌改版最大的一个变化是在个人资料里增加了如职业、家乡等身份识别标签,旨在引导用户不再单纯“看脸”社交,更多的让用户通过职业背景、同乡同龄以及兴趣爱好等多种维度进行社交。而这也间接地透露出陌陌已经不愿意停留在陌生人的社交浅水区,更多的开始向微信熟人或半熟人的社交领域发起进攻的野心。
2、增强用户粘性,有助于留住用户。
其次,此次改版的陌陌大胆加入在社交平台上消失已久的“聊天室”功能,让用户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地理位置等进行实时群聊,这实际上对新用户快速熟悉社交平台的环境和氛围有很大的帮助,也让新客户更容易安定下来,不容易迷失,这其实是为了解决陌生人作为陌生人的社交软件的问题。对于微信社交软件等熟人来说,QQ好友或手机联系人导入的好友关系更容易形成更亲密的社交关系。
3、持续扩大用户规模,为商业化奠定基础。
最重要的是,陌陌和微信在用户规模上有很大差距。据腾讯2014年全年财报显示,微信和微信的月活跃账号合计达到5亿。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陌陌的月活跃用户达到6930万。显然,要想走得更远,除了继续寻找商业模式,最重要的还是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用户群。因为按照互联网行业的生存法则,用户规模决定一切,而拥有广泛用户的互联网产品已经找到了合理的商业模式。在社交领域,腾讯的成功早已说明了一切,随着PC互联网时代的到来,QQ帮助腾讯打造了一个社交帝国,而在移动互联时代,微信的出现更让腾讯成为了真正的互联网巨头。
火种的机会在哪里。
如上所述,对于陌陌的改版,我们已经很清楚了,但与国内社交霸主腾讯相比,刚刚成立四年的陌陌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创业公司。要知道,腾讯目前的市值已经超过了1500亿美元,而陌陌的市值还不到30亿美元。两者的差距很明显。即便将估值约800亿美元的微信与陌陌相比,挑战者依然是弱势群体。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陌陌等其他社交平台没有机会在腾讯的地盘上分一杯羹。
那么,问题来了,陌生人的机会会在哪里?
(1)微信已经达到顶峰,用户可能会逃离。
当微信的社交环境过于嘈杂,用户会试图逃避。而且,目前,该用户已经逃离微信已经是一个线索,身边很多朋友开始尝试关闭微信朋友圈一段时间或者在微信上消失几天,为了从信息过载的嘈杂世界中解脱出来,这是很多人以前无法想象的。其实,很多人从隐身逃离QQ开始,先装不是然后静观其变,一旦发现居然不在线也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不能造成影响,然后就是真的不再登陆了。而微信用户很可能会因为无形中被社交平台聚集的一些利益慢慢拉走,用户一开始只是被陌陌社交平台吸引过去做一些基于兴趣或即时性的社交活动,但随着这些用户在其他社交平台上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他们在微信上的时间也越来越少,直到他们最终可以摆脱微信。
(2)社会需求多样化,平台可以共存。
另一方面,人们有多种社交需求,微信不可能全部大包装。这也是为什么微信用户数量虽然已经达到了5亿,但包括陌陌、脉搏等社交软件用户能够持续增长,豆瓣、百度贴吧甚至是去年诞生的秘密都有自己数千万的固定用户群体,而更有诸如健康、母婴类的一些移动社交社区也在不断地聚集着大量的用户。在不久的将来,很可能不再有微博、微信等占据绝大多数用户碎片化时间的社交平台。用户的时间很可能被多个基于兴趣、爱好、年龄、职业等不同维度的社交平台分割,这也是陌陌等其他社交平台存在并持续增长的客观原因。
(3) 场景决定社交需求,微信不能满足一切。
最后,移动互联网越发达,对场景化社交的需求就越大。在不同的社交场景,用户需要有不同的体验,这也是微信。“大一”平台不能完全满足。新版陌陌当中的留言板、聊天室等功能,或许是为了满足不同场景下的社会探索需求。未来,很可能所有的社交用户不再汇聚到微信、QQ等大平台上,人们会在其他社交平台上做大量的社交活动,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需求。